一直以来伴随“校园贷”的争议很多,除了上述催贷环节问题,“校园贷”的商业模式也有待创新。
“学生贷款的钱用于何处,是问题的焦点。用于学生高消费的贷款应该受到限制,‘校园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贷款用于与学习和提高技能有关的消费。”欧阳日辉说。
对于今后校园信贷行业如何“正本清源”,杨东建议,校园贷款机构应当时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揭示;其次,建立良性催收机制;最后,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异化服务。
“国外的‘校园贷’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如桑坦德银行,为校园贷款设立合理的额度限制,而且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地域、家庭情况等不同,提供分层次、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杨东说。
此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借贷消费需求也逐渐成为刚需。杨东认为,在校园信贷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大数据征信完善或将成为治理“校园贷”更为有效的途径。
来源:科技日报
热门文章
银行是怎么发现信用卡交易异常的?
刷卡、闪付和云闪付,到底哪个对卡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网站SEO优化专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xin.chuangxiangniao.com/p/42342.html